真空干燥机行业要壮大必须提高准入门槛
发布日期:2019-08-07
改革开放以前,
干燥设备主要从日本、欧美进口。1980年,国内家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干燥设备制造企业,在诞生了中国家乡镇化工企业的长三角地区开业。按说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又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干燥设备制造领域怎么也应该有几家规模较大的企业。然而,燥设备制造企业集中的常州市,企业总数虽然多达300多家,可年销售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一个都没有,只有一家资历老一些的企业在2002年时曾破天荒地达到过1亿元的销售收入,而且前后只有那一次。其他好一点的企业一年销售5000万~6000万元,一般的企业都在2000万元左右。而在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当地民营化工企业,一年销售收入达到几十亿元的不下几十家。
为什么差距如此明显呢?关键是行业准入门槛太低,50万元外加10多亩地就能建个干燥设备厂。有个别已注册的企业,实际上连正式厂址都没有,靠关系和手段揽到一笔业务后,立即搭个草台班子,招来扳金工和电焊工,租个厂地就开始生产干燥机。这种做法在常州并不少见,这一现象被称作散。
所谓乱是指一些技术并不高的企业张口闭口什么活都能干,依样画瓢地制造出来的设备,虽然质量很差,但价格较低,也能卖得出去。小则不用多说。依他的看法,常州市的干燥设备行业经过竞争形成七八家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常州地区20多年出不了一家上规模的干燥设备企业,是否因为国内外市场没那么大?业内人士否定了这种看法。干燥设备用途很广,化工、石化、医药、食品等行业不说,电子、军工、轻工、农产品加工、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等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只不过国内设备技术含量不高,卖不出好价线,再加上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该行业的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要壮大干燥设备企业,就须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而制定国标是重要一环。据悉,目前国内干燥设备制造行业尚没有标准,就是行业标准也只是涉及到了少部分产品,众多产品的质量好坏只有客户说了算,业内称“客标”。一个设备制造型的江立行业,一没有国标,二缺少行业标准,因此无法客观地检验干燥设备的质量。
相关标签: